

“现在,我们的产品卖到世界上五六十个国家,覆盖欧美、东南亚市场,整个南美也都卖得挺好的,所以,少了美国这一个市场短期没有太大影响。”江苏济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飞信心满满地说。
从7天缩短到12分钟,七八千元降至几百元
日前,走进上海“泰州人才周”系列活动之“泰州—普陀科创集市”,最先吸引记者的是济远医疗展台上的两个橙子,约2个拳头大的橙子蒂连带“房顶”被撕掉了,露出其中的果瓤,是真的水果,不是模型。
“你们一个机器配一个掀了‘顶’的橙子是干嘛用的?”记者好奇地问。
张云飞介绍,济远医疗是一家专注于女性健康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产品获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MDR、英国MHRA、加拿大MDL/MDEL认证,已在中国、美国、印度、欧洲、拉丁美洲、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在行业细分领域中,处全球领先水平。目前,全国有200多家三甲医院临床使用。

今年1月,济远医疗国际销售中心亮相迪拜举办的Arab Health医疗展。图为销售会见以色列代理商。
“这个橙子是用来模拟宫腔镜手术的。”济远医疗售后服务部经理郭堃熟练地拿起一个白色手柄演示。手柄前端有根约30厘米的黑色金属管,管尖内置CMOS医用芯片,双侧各有一个LED灯,半粒米般大小。管尖部位设16°弯角、20°切角,符合人体生理结构。
旋转手柄上方的旋钮,将一次性内窥镜用钳插入黑色金属管,银色的剪刀钳进入橘子内部。右手边的显示仪上,白色橘络、细嫩表皮纤毫毕现,剪刀钳动一动,橘瓤表皮被破开,露出一粒粒的汁瓤。
“操作很简单,但技术集成很难,涉及医学、材料学、精密制造、电子工程、图像处理等等。目前,全中国只有我们一家企业能集成到现在的程度。”张云飞解释道,小孔径带来的是大改变。
女性子宫的宫颈口约5毫米,黑色导管(插入部)孔径只有3.8毫米,可以提供1.2-3.5毫米的操作通道,自如配合剪刀钳、平口钳、C型钳等器械,兼容宫腔粘连剥离、子宫息肉摘除、子宫肌瘤取样等等不同手术。
免去扩宫操作的便利,显而易见。原来做宫腔镜手术,患者要预约、麻醉、住院,短则两天、长则一周;现在,日常检查5分钟,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熟练的妇科医生一天可以完成20多台手术,而且一次性内窥镜手柄份量75—180克,操控轻便。对患者来说,就医成本大幅下降。原来一台手术要七八千元,现在,简单检查只要几百元。
2条产线满负荷运转,在手订单已排到今年6月
展台上,记者左手边是一代机,类似平板电脑;右手边是二代机主机和显示器,主机像老式的电视机机顶盒。相比较于一代机16万像素,二代机分辨率最高为100万像素,还可接入医院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辅助远程医疗。
“我们的便携设备只有三五斤重,在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医生把设备装在包里背上,就能去乡亲家里看病。”憨厚的张云飞笑着说。

济远医疗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生产线。
在泰州市海陵区,济远医疗十万级净化车间,2条产线马力全开,生产如火如荼。生产经理高红斌介绍,2条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可生产400-600根一次性内窥镜,在手订单已排到今年6月。
源源不断的订单,得益于企业持之以恒的创新。研发部经理陆栾华说,企业每年将销售额的15%用于技术研发。目前,已成功申请专利数十项,其中发明专利20多个。
张云飞打了个比方,在内窥镜领域,济远完成了一场科技革命。原来一套设备两三百万,现在,整套设备2万多元,堪比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手机取代数码相机。今年,一季度销售超2000万元,预计年销售额将突破1亿元。
“我们的产品内销与出口四六开。”张云飞分析,美国约占我们海外市场的20%,即全部销售额的12%。“我们判断,这么高的关税对美国人自己也有影响,用不上这么好的中国制造是他们的损失。”外贸交易采取FOB(离岸价)模式,生产商只需将货品送至上海港,代理商承担全部关税。如果关税在50%以下,美国代理商还有钱挣;若关税长期高位,未来,一方面,我们可能会帮代理商分摊些;另一方面,持续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核心竞争力,就可不惧风雨一往无前
目前,除了泰州总部,济远医疗先后在北京、深圳设立研发中心,结合AI诊断,开发三代机。“举个例子,子宫内有什么表征变化,我们用三代机检查时,结合AI、算法和光谱技术,后台会提醒医生:这个病变有多大概率是良性或恶性,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活检等等。”张云飞透露,三代机最快有望明年获证,后年量产上市。

济远医疗研发的宫腔镜图像处理器主机具有AI辅助检测功能,可同时从一组患者的照片中筛选出可能存在问题的病变组织。图为研发人员正在测试主机。
未来,伴随公众健康科普的提升,50周岁以上女性参与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在中国大约2亿人,在全球约13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张云飞意气风发地说,我们将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让精准医疗和微创医疗惠及更多患者和家庭。
济远医疗的茁壮成长只是泰州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微小缩影。泰州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集聚了1400多家医药企业。
2024年,泰州大健康产业规模实现3675亿元,今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泰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从长远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核心竞争力就可不惧风雨、一往无前。
原标题:《培育外贸新动能 | “用不上中国制造是美国的损失”》
栏目主编:范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