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4月的第一个周一,张建国(化名)第一次在自己的彩票店“颗粒无收”,店里每天都来的老主顾越来越少,计算器上的数字还停在昨天的800元营业额。
张建国的经历不是个例。4月25日,财政部公布了2025年3月份全国彩票销售情况,数据显示,1—3月,全国累计销售彩票1485.91亿元,同比减少8.75亿元,下降0.6%。彩票市场,为何“熄火”了?
1
数据背后的矛盾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然而,在宏观经济回暖的背景下,彩票销售数据显得格格不入。
分类别来看,一季度,乐透数字型彩票销售416.57亿元,同比减少12.62亿元,下降2.9%;竞猜型彩票销售643.00亿元,同比增加63.51亿元,增长11.0%;即开型彩票销售334.82亿元,同比减少54.93亿元,下降14.1%。
分地区来看,云南、新疆、河南、四川等4个省份彩票销量下降较多,分别减少4.6亿元、4.4亿元、3.9亿元、3.9亿元。
不过,一季度这四个地区的社零增速都不低。一季度云南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新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31亿元,同比增长6.7%;河南消费市场更是以7.0%的同比增速跑出“开门红”;四川全省则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3.4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与彩票数据形成鲜明反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这和人们的心理变化有关。来自成都的彩票店主老赵表示,“年轻人进店都先问‘有没有五块钱的刮刮乐’,过去那种随手买几十注双色球的场景越来越少见,大伙儿越来越理性了。”
这种“既要消费又要避险”的矛盾心态,在即开型彩票的“供不应求”中得到深刻体现。
2
即开型彩票的供应控制
2024年,即开型彩票就因增速过快,导致长时间供货不足的状况。
“从4月就开始缺票,一直持续到八月缺票状况没有改变。供给不足问题得不到解决,销量只能下滑。”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有店主曾这样评价去年的彩票销售市场,“客人们一来就问有没有五块钱的刮刮乐?我只能说早就卖完了、断货了,十块钱刮刮乐的都很少。”
有专家表示,现在即开型彩票在彩票店中的销售占比较高。如某店月销售额4万元左右,即开彩票就占比58%。该店老板预计每个月的实际需求达5万元—6万元左右,但每月即开型彩票的配额只有约2万元。
这种供需失衡直接冲击了依赖即开型彩票的店铺,尤其是对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新型渠道的打击十分严重。这类门店,主要依赖即开型彩票的高周转特性,客户基本都是图个新鲜,总是买不到也就不买了。
这也说明,彩票行业正经历从"渠道扩张"到"存量竞争"的转型,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提升"的改变。
3
经济大环境下的消费理性化
当前,全球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在美政府“关税战”风波之后,全球市场依然笼罩在不确定性阴云之下。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尽管展现出韧性,但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大多数的人消费心理趋于理性。过去,人们常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在消费时可能更倾向于冲动消费、高风险消费,而现在,更多人开始热衷于"薅羊毛",注重精打细算,在消费前会进行充分的比较和思考,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
2024年,消费降级的风吹到了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注重消费的实用性。
站在长远角度来看,同比0.6%的降幅不仅是市场数据的波动,更是消费转型升级的标志。彩票市场的数字降幅,恰是中国消费文明进阶的必经之路——它预示着社会正在从"概率迷恋"走向"理性繁荣",从"财富幻想"回归"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