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丨重庆渝北区总工会多方联动密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网

发表时间:2025-04-20 07:21:00

【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原标题:重庆渝北区总工会多方联动密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网(引题)

工会“护新伞”巧解职工“烦薪事”(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我跑了20多年的运输,以前最担心的就是酬劳能不能拿到手,社保更是不敢奢望。可自从2024年加入区运输行业工会,不仅工资能准时到账,还有了社保。”近日,重庆渝北区的货车司机李波向记者感慨道。

这得益于重庆渝北区总工会积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努力。近年来,渝北区总一方面构建“工会+人社+司法+法院+税务+工商联”六方联动新模式,督促企业落实薪酬社保责任;另一方面,建立工会上门恳谈、企业集体协商、人力资源监管、法院司法保障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并依托职工帮扶基金、职工互助保障等,形成“工会+X”补充帮扶机制,实现重点群体社会保障多元化、精准化。

六方联动

今年春节前,渝北区某物业企业的农民工梁海(化名),拿到了企业支付的一次性养老赔付金。原来,梁海在该企业工作了16年,入职之初,与企业约定不用缴纳社保,每月多支付200元工资。临近退休,得知没有缴纳社保自己将无法领取退休金,梁海追悔莫及,便找到渝北区总寻求帮助。

渝北区总迅速将这一情况同步给“六方联动小组”。最终,经多方协调,企业向梁海一次性赔偿了3万元。这是渝北区总携手人社、司法、法院、税务、工商联等部门,以六方联动的方式,织密职工权益保障网的缩影。

渝北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梅介绍,2023年8月,渝北区总分析总结职工来访、来信特点时发现,职工薪酬社保相关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为此,渝北区总联合相关部门构建了六方联动机制:工会牵头抓总,从政策宣传普及、制度建设完善,到问题收集处理、矛盾化解疏导,确保六方联动模式高效运转;人社部门负责宣传社保缴纳的标准和流程;税务部门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缴纳社保;工商联开展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宣传;司法、法院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在解决相应纠纷中的具体应用,为职工维权提供保障。

全链条防控

“为从源头上化解劳动纠纷,渝北区总在六方联动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会‘恳谈+协商+监督’机制。”黄梅告诉记者,渝北区总将维护职工权益与惠民强企、“一函两书”一体化推进,同时通过工会上门恳谈、企业集体协商、人力资源监管、法院司法保障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全方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恳谈环节,渝北区总根据“三员队伍”(劳动关系信息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劳动法律监督员)监测上报的情况,主动上门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恳切交流,联合专业人员就职工诉求展开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协商环节,则注重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确保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监督环节,工会对协商结果的执行情况持续跟进,确保企业切实履行承诺。

据统计,2024年,渝北区总累计解决职工诉求106条,涵盖薪资福利、工作环境改善、社保缴纳等方面,签订集体合同78份,劳动纠纷案件同比下降25%。

“工”益定制

2024年至今,渝北区总累计开展工伤探视、筑梦暖“新”等专项帮扶活动90场。全区购买职工互助保障计划覆盖2.4万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4246人……

渝北区总还发挥工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拾遗补阙作用,依托职工帮扶基金、职工互助保障等,形成“工会+X”补充帮扶机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提供全方位、精准化、定制化帮扶服务。

唐明(化名)是渝北某建筑公司的施工人员。2024年,他在工地作业时因机械故障导致左腿骨折,因其刚到工地打零工几天,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认定和工伤认定上遭遇困难。

唐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区总求助。收到求助后,渝北区总联合区人社局多次走访取证,认定了唐明与该建筑公司的劳动关系,并帮助他完成了工伤八级认定,最终获得工伤赔付。在休养期间,渝北职工帮扶基金会还为他送去了工伤探视金,定期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并根据他的意愿给予技能培训及就业指导。

“我们针对受工伤的职工,打造了‘工会+基金会+社会组织’救助模式。2024年,共发放慰问金12.8万元,为200余人提供心理疏导,为近百名职工提供就业帮扶。”黄梅说,下一步,渝北区总将指导平台企业探索新就业形态薪酬保障模式,为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提供“一站式”帮扶服务,持续强化保障措施,解决他们的“烦薪事”。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