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陈世赟 宋芳科 张慧雅 余守萱 黄龙
谁说荒凉的土地开不出美丽的花朵?
在甘肃大地上,油菜种植正在向北而行一路花开。
它们是熬过寒冬的冬油菜。
将冬油菜种植不断推向高纬度的专家就是甘肃农业大学教授、甘肃省科技工程获得者孙万仓。
春天是北方冬油菜返青的关键时期,位于兰州秦王川盆地黄茨滩村的试验田里,孙万仓正在查看越冬油菜长势。
“要是油菜冻死了,我晚上都睡不着觉。”孙万仓说道。
孙万仓的这片试验田在秦王川风口上,特别是冬季寒风呼啸,温度最低降至零下28℃。而且这里一年四季干旱,还是不折不扣的盐碱地,就连爱种地的农民都绕着走,却成了孙教授眼中的科研宝地。
“苦寒、干旱、盐碱,越是严酷环境越能检验冬油菜的抗逆性。”孙万仓如是说,他又何尝不是一株在艰苦环境下扎根的冬油菜。

在试验田忙了一上午,孙万仓决定下田休息一会,他们的办公区域就在油菜田中间,是一座两层小楼。不过和城市的办公楼相比这里条件简陋没有暖气。平时为了取暖,大家在一楼的一间办公室生起炉子,长年累月已经熏的黑乎乎。
“这个猫真是馋死了,见了我就摇尾巴要吃的。”孙万仓下地回屋,先迎上来的是长期在基地“讨生活”的奶牛猫。面对猫咪的欢迎,孙万仓赶紧抱抱、摸摸,然后熟练地透炉子烧水。
中午,学生们还在烤箱里烤了土豆,倒上一杯茶,靠在椅子上吃土豆,孙万仓享受着惬意时光,他就像下地干活回来的农民一样,满足而质朴。
别看这二层小楼不起眼,可是你到门口看,甘肃省油菜技术中心、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育种岗位科学家研究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西北寒旱区超强抗寒冬油菜原原种扩繁基地、甘肃农业大学油菜遗传育种实验室,这每一块牌子都来头不小,只是它们都挂在了田间地头,这也注定了孙万仓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田里忙活,所以他看上去更像刚下地回来的农民。

孙万仓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的学术生涯前半程研究春油菜,后半程转入当时尚无人问津的冬油菜北移领域。
“在我们甘肃,乃至整个北方,像我们试验基地这样土壤贫瘠、自然环境恶劣的土地还有很多,你播种越冬油菜,它冻死了,你播种春油菜,遇上春旱种不下去,就算出苗,遇到旱情,抵抗力不行产量也低,所以我们当时要搞冬油菜北移,就是希望油菜能一路北上,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带来经济效益的双重作物。”孙万仓解释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初衷。
在我国,冬、春油菜播种主要是南方区域,到甘肃天水、陕西汉中等地一过,由于冬季漫长寒冷,冬油菜难以越冬,越往北,越冬难度越大,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程度,可事实上这些地方更需要冬油菜北移来解决油菜种植难题。
“我国多年积累的数据显示,冬油菜播种在北纬35°线以内,但我国北方耕地有5.5亿亩,其中冬季闲置耕地就有3.2亿亩,这些如果有效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孙万仓说道。
在冬油菜北上之前,冬小麦早已北上,在寒冷的北方越冬积蓄能量,同时覆盖了裸露的土地,减少沙尘流动。如果冬油菜北上,植株更大,覆盖效果更好,带来的生态效益不言而喻。

没有资料借鉴,没有前路模仿,孙万仓毅然踏上冬油菜北上的研究之路。
孙万仓说,那些年,他最纠结的是春天,如果越冬的油菜冻死了,就说明试验失败了。对于油菜育种来说,没有捷径可言,冬油菜的成长期要290多天,一个抗寒品种选育下来至少8到10年,一个步骤出错,时间继续拖延。
2005年至2007年,孙万仓的冬油菜苗遍布了天水、庆阳、酒泉等地的19个试验点。2007年至2009年,孙万仓逐渐把试验田开拓到了新疆、青海、宁夏等地。2009年后,又拓展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
一路向北,科研花开,2008年,孙万仓团队成功培育出抗零下32℃极端低温的“陇油6号”,将我国冬油菜适种范围向北推进了13个纬度。
“相对春油菜,冬油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是经过冬季蛰伏根系发达抗旱性能提升,在北方更稳产。”孙万仓从专业角度分析冬油菜的优势。
他的研究让冬油菜一路北上梦想成功,适种区域拓展到新疆阿勒泰、黑龙江绕河,但孙万仓的科研脚步并未停止。
最近几年,孙万仓一直在选育抗寒、抗旱还要抗盐碱的冬油菜新品种。对于我国北方来说,这种地貌环境非常广阔,生态更脆弱,更需要治理。比如甘肃张掖、白银景泰等地的盐碱地,就结合了寒旱苦咸的特点,如果给这些土地选育出适种冬油菜,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有效防治沙尘。

“你看,这株油菜返青了,周边都是盐碱渍,长势还不错。”在试验田,孙万仓又找到了一株宝贝。这也是孙万仓今年68岁,依然舍不得土地,甘愿当个老农民的乐趣和惊喜。
孙万仓表示,这些年他们团队已经选育出抗寒旱、抗盐碱、抗逆性强的冬油菜新品种。同时,他们还要选育高油分、低芥酸的冬油菜品种,让油菜出油更多,口感更好。现在他身体很好,下地干活就是锻炼,所以他要趁着还年轻继续选育优良的油菜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孙万仓团队又有新的冬油菜品种要登记,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广泛认可,扎根陇原乡间40余载,他践行了农业科学家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誓言,赢得了业界尊重,2020年,孙万仓荣获甘肃科技最好荣誉——甘肃省科技功臣奖。
“以您的成就,有没有想过去条件更好的地方?”
“哪里有秦王川盆地试验基地条件好,大风口、寒旱气候、盐碱地,冬天又冷又漫长,能选育出的冬油菜都是千锤百炼,经得起严酷环境考验。”孙万仓坦言,西北有他的事业,挖也挖不走。冬油菜的选育本身就在贫瘠环境下进行,绝对不是开在温室里的花朵。
对于青年一代,孙万仓也语重心长,西部天地广阔,只要有合适发展的事业就留下来,用心用情,终将结出最美的花朵。就像冬油菜北上,一路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