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位70岁老人因食用打包的酒席剩菜,突发高烧、休克,被紧急送进ICU抢救,最终确诊为脓毒血症引发多脏器衰竭。这起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也暴露出传统节俭观念与现代健康风险间的矛盾。
据记者了解,老人在酒席结束后将剩余菜品打包带回家,食用后很快出现剧烈腹痛、持续高烧等症状。医生表示,剩菜在室温下存放超过2小时,就进入细菌繁殖高危期。老人食用的剩菜很可能已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这些细菌产生的肠毒素即使高温也难以破坏,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大面积坏死,毒素入血后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老人入院时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指标超正常水平300%以上,印证了剩菜存放过久的严重危害。
重症医学科专家指出,有些人在剩菜处理上存在三大误区:一是过于依赖冰箱,认为冷藏就能保证安全,实则冷藏只能减缓细菌繁殖,无法阻止毒素积累,像海鲜类剩菜,其蛋白质降解产物24小时内可使肝脏损伤指标升高5倍;二是加热方式不当,部分老人为省电,仅加热剩菜表面,未让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反而利于细菌滋生;三是对特殊食材风险认识不足,一些未彻底熟制的食品隔夜食用,感染风险会激增20倍。
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老一辈吃剩菜半辈子也没事”,但专业人士指出,如今餐饮供应链已大不相同,预制菜添加剂增多,部分农村宴席露天烹饪、餐具消毒率低,剩菜细菌基数远超家庭场景。数据显示,2023年因食用隔夜菜中毒住院案例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73%,其中42%引发多脏器衰竭 。


日前,国家老年大学开学第一课,特邀钟南山院士进行讲解。钟南山院士呼吁别再“无效节约”。他说:“老人家常常在家里勤俭节约,很多剩菜剩饭不太干净或者不新鲜的话,不要去坚持把它吃完,里头含有很多(亚)硝酸盐,别因所谓的节约(导致)得了胃癌!省出来的钱治不了病!”
贴心小知识
↓↓↓
这5种“高危剩菜”,吃错会中毒
居家过日子,有个剩菜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人还可能为了省事儿,一下子做两顿的饭菜,甚至做隔天的饭菜,这些剩菜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食物中毒。特别是老一辈人,剩菜更是吃了一顿又一顿。医生提醒,为了健康,尽量减少食用剩菜,若要保存,应尽快冷藏,且食用前彻底加热。食品安全无小事,莫让“节俭”变成健康负担。

剩菜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食物中毒。孟猛 摄
1. 剩下的凉拌菜
近几年,关于吃剩凉菜导致中毒进医院的案例屡见不鲜。凉菜没经过加热,食材和加工过程都会带入一些细菌。吃的时候翻动又会混入细菌,即使放冰箱冷藏,这些已经产生的细菌也不会被杀死,反而还会有部分细菌继续繁殖,拿出来直接吃就很容易食物中毒。
所以凉菜要当顿拌当顿吃,剩下一定要狠心扔掉。另外关于凉菜再提醒 2 点:(1)别在小餐馆点凉菜,难以做到生熟分开,中毒风险大。(2)另外卖点凉菜,制作环节卫生难保证,配送过程温度高,细菌也容易大量滋生。
2. 室温放置超2小时剩菜
细菌在4℃~60℃的温度范围内会迅速繁殖,是食品储存的危险区,所以做熟的热食如果不及时吃必须在60℃以上保温。另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过一个“2小时法则”,即不管生肉还是做熟的食物,都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否则就要扔掉,如果温度超过 32℃ 这个时间要缩短到1小时。你可能会说,我怎么可能把做好的菜在室温下放置超过 2 小时呢?还真有可能。比如朋友们聚餐时,有时会等所有的菜都上齐再开吃,而且吃的战线很长,别说2小时了,持续吃3-4个小时都有可能;另外如果在餐厅吃打包剩菜,回家路上可能还要很长时间,这样的剩菜就别吃了,直接倒掉。
3. 冷藏4天以上的剩菜
冰箱可不是保险箱,低温下李斯特菌也能繁殖,潮湿的环境尤其适合黄曲霉生长,万一产生了黄曲霉毒素,彻底加热也没法去除。建议炖菜、熟肉冰箱冷藏可以放 3-4天,肉汁、肉汤最多放1-2天。所以剩菜最好下一顿或隔天就吃了,勤检查着点儿冰箱,可别剩菜放好几天还拿出来吃,即使彻底加热也不行。
4. 停电4小时后冰箱剩菜
冰箱停电后,冰箱温度逐渐升高,微生物开始复苏,容易大量繁殖,所以建议,如果停电超过 4 小时,冷藏的剩菜剩饭以及切开的果蔬,鲜奶,生肉都要扔掉,以免食物中毒。
5. 没有彻底加热的剩菜
我们吃剩下的菜沾染了很多口水,里头可都是细菌,如果不彻底加热灭菌很容易中毒。怎样才算彻底加热?专业上是要求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 74℃以上,可是咱们家里做饭很少用温度计量着做,建议在菜里加点水,不断地翻动,加热到汤汁完全沸腾。用微波炉加热的话,中间也要搅拌一两次,让受热均匀。另外,不建议使用慢炖锅加热剩菜剩饭,因为它的加热速度缓慢,可能会促进细菌生长。
注意,这些食物不要“二次加热”
日常生活中,为避免浪费,很多人习惯将吃剩的食物储存起来二次加热食用。然而,并非所有食物都适合二次加热,有些食物二次加热后不仅营养流失、口感变差,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危害身体健康。以下这些食物,一定要谨慎处理,尽量不要二次加热。
1.菌类食物:蘑菇、香菇等菌菇,本身营养丰富,但它们属于易腐食材。烹饪后的菌菇,在放置过程中会不断滋生细菌,即便低温冷藏,细菌仍会缓慢生长。二次加热难以完全消除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食用后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二次加热后的菌菇,口感变得绵软,失去了原本鲜嫩的风味。
2.叶菜类蔬菜:菠菜、生菜、油麦菜等叶菜类蔬菜,在烹饪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即便冷藏保存,微生物也会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二次加热时,这些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显著增加,进入人体后,亚硝酸盐可能与胃内的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长期食用存在健康隐患。而且,叶菜二次加热后,叶片软烂,口感大幅下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会遭到严重破坏。
3.淀粉类食物:像土豆、红薯、山药等淀粉类食物,经过一次加热后,其中的淀粉会发生糊化,变得柔软可口。但在放置过程中,淀粉会发生老化回生,质地变硬。二次加热后,不仅口感变得粗糙,难以消化,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尤其是放置时间较长的淀粉类食物,还可能受到霉菌污染,即便加热也不能完全消除霉菌毒素,食用后影响健康。
4.溏心蛋类:溏心蛋只经过短时间加热,蛋白凝固但蛋黄仍处于半液体状态,这种状态下,蛋黄部分并未被充分加热杀菌,内部可能残留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若将溏心蛋二次加热,不仅会让蛋黄口感变得干噎,而且在储存过程中滋生的细菌,也可能因二次加热不完全而无法被彻底杀灭,食用后增加食物中毒风险。
5.海鲜类:虾、蟹、贝类等海鲜富含蛋白质,一次烹饪后,海鲜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会利用蛋白质分解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二次加热虽然能杀灭部分细菌,但已产生的有害物质无法被完全消除,食用后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二次加热会让海鲜肉质变老,变得干硬,鲜味也荡然无存。
生活中牢记这几点,避免剩菜剩饭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可以避免剩菜剩饭呢?

剩菜剩饭容易滋生细菌。孟猛 摄
1.尽量减少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保存时间,现吃现买。
2.吃不完的菜提前洗净用保鲜膜包好,可以减少携带的细菌。
3.肉类、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前,最好切成小块分装,吃多少取多少,避免因反复冻融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破坏和丢失。
4.对于做好的饭菜,如果意识到吃不完,可以先分装冷藏,减少细菌污染。
此外,还需要提醒大家,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幼儿、老人、孕产妇,以及患慢性病、癌症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剩饭剩菜。若食用剩饭剩菜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应尽快就近就医。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
在处理剩饭菜的时候要注意5个原则:
1.熟食在室温下不要存放2小时以上;
2.饭菜应趁热放冰箱,细菌在4℃-60℃会大量繁殖;
3.用带盖的保鲜盒存放,减少串味;
4.再次食用前,充分加热以灭菌;
5.宁剩荤菜,不剩素菜。
为了我们的健康,请转给家里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孟猛 综合 闪电新闻、健康时报、大象新闻、央视新闻、网友评论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