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楼,数字福建的示范窗口——福州软件园,数字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在这里涌动了20年。如今,福州软件园赋能千行百业,正阔步迈向“中国行业数字技术应用第一园”。

新大陆工程试验中心进行机器人条码识读检测。(欧阳进权 摄)
在长乐,从全国首个“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示范园落地,到人工智能智算中心、高性能算法平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内“智算新高地”正在这里崛起。
在马尾,落地全省唯一、全国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后,吸引越来越多数字经济企业落地,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正在这里锻造。
放眼福州,数字经济发展浪潮激情涌动,有福之州正用创之笔,在建设“数字中国”标杆城市的征程中阔步前行,描绘着建设“数字应用第一城”的崭新图景。
勇立潮头,千企汇聚千亿园区
在福山郊野公园的环抱中,福州软件园静静矗立其间。
当前数字化浪潮奔涌,软件产业作为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已成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底座。福州市鼓楼区正加快福州软件园提质增效,助力福州中国软件名城品牌提升。
随着数字福建“131”计划实施,“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等首批项目落户福州软件园,园内12家企业分别担当了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数字行业和数字社会等四大类项目的先行实践,福州软件园从此进入“数字福建”建设的主赛道。
芯片,是信息化时代最基础的产品。这一时期成立于福州软件园的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芯片设计和研发,研发人员占比接近80%。从复读机、MP3、MP4到平板电脑、电视盒子、人工智能等领域,瑞芯微电子一路狂奔,17次获得“中国芯”优秀市场表现奖。
瑞芯微的芯片有多牛?以RK3588芯片为例,采用8纳米先进制程,可用于AI智能搜索领域,支持以图搜图、以文搜图和中英文搜索,也可用于安防视频目标检索。目前,在机器视觉、汽车电子等行业具有领先优势的瑞芯微,客户群体包括阿里、比亚迪、百度、小米等。

福州软件园。(陈景好 摄)
敢为人先、敢打敢拼,瑞芯微的成长,也映射着福州软件园的腾飞。开园之初只有一栋创新楼的软件园,如今建成7个片区,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从一张平面蓝图进化成一座现代化数字产业新城。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一颗颗“新星”在这里悄然升起,形成全产业集聚。围绕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光电芯片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服务的“3+1”产业布局,福州软件园拥有1800多家企业,4万多名专业人才,2024年总收入达1800亿元,蝉联“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

福州软件园“数字中国·实践起点”展厅,参观者体验园区内企业的AI互动游戏。(池远 摄)
福州软件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植数字中国实践起点“数字”基因和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基因,瞄准全球竞争及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持续提升园区产业层次、丰富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筑基赋能,“智算新高地”推进产业跃升
近年来,长乐紧扣“东南智谷”战略定位,锚定“智算+智造+智政”协同路径,从全国首个“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示范园落地,到人工智能智算中心、高性能算法平台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再到自动驾驶、智慧社区、工业AI等应用场景快速铺展……长乐区推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深度构建,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动能,为传统产业转型、社会治理优化、民生服务提质提供坚实支撑。
人工智能不仅是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更是推动区域治理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长乐区以“县域思维”对接国家战略,以全栈式生态建设赋能“数字福州”,不断探索县域发展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路径样本。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活跃地,长乐正以系统布局和实践成果,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长乐解法”。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运输车辆有序进出……走进长乐临空经济区粮禾鲜人工智能智算中心项目现场,只见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工人们分布在各个作业区块,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各种作业,现场机械声、指挥声、作业声交织成一片,奏出一曲澎湃激昂的“智算建设进行曲”。
“该项目将于2026年投产,计划建设超过3800个高功率智算机柜,可提供总规模60000P的算力服务。”项目负责人介绍,建成后,将立足福州、服务全省、辐射华南,打造地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迅速崛起成为区域内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助推智慧算力与大模型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科技创新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力争成为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算新高地”,打通“港数闽算”最后一公里。

综保区粮禾鲜产业园效果图。(供图)
综保区粮禾鲜产业园项目并非个例。长乐区被列入福州市2025年第一季度开工项目清单的17个项目中,其中“数字”表现亮眼。国家级福州新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将依托现有国产化算力基础设施,构建福州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生态,打造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除聚焦福州新区交通板块,实现福州新区交通环境感知准确率98%以上、自动驾驶决策成功率95%以上、降低交通拥堵15%以上目标外,还将积极探索福州新区城市建设、发展、开放、治理、服务等领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打造现代化“示范窗口”,树立国家级发展新标杆。

位于福州新区的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林双伟 摄)
福州新区“数智融合”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打造1个数字基座,建设1个指挥运营中心,围绕数字党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构建创新示范“N”个应用。在“天上三朵云、地上两条路、中间两中心”的基础上,长乐立足全省最大数字资源集聚区等优势,推进打造绿色算力城市。
随着配套设施不断健全,算力进一步提升优化,数字经济活力涌现。2024年,长乐区成功落户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福建分院、数字中国服务联盟生态总部,落地注册资本超717亿元的省大数据集团、神州数码、达华智能等超千家数字经济企业,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50亿元。
聚链成势,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在马尾,落地全省唯一、全国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后,越来越多数字经济企业落地,今年马尾区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建数字应用场景10项以上,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力争数字经济产值规模突破580亿元,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全国首个智能水务试点项目动建、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孵化中心……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正在福州“锻造”。
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一枚枚光学镜头展现出企业的创新活力。作为中国光学镜头领军企业,福光股份依靠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行走在追“光”路上。

福光股份工作人员查看生产的光学镜头。(池远 摄)
展厅展示墙上,一张偌大的火星高清照片引人注目——由福光股份提供的“天问一号”上的星敏感光学导航系统,最远可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实现“万里犹比邻”。福光股份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成为国内一批高精尖重大项目追‘光’的‘眼睛’,今后将依托自主创新,持续开拓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特种领域,以及安防、车载、机器视觉、工业自动化等民用领域。”
走进新大陆集团,这家1994年由18名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如今成长为一家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拥有从物联网终端、系统平台到大数据应用全产业链能力的数字化高科技产业集团,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成长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芯片开发已成为新大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此前,新大陆集团发布了全球首颗数字公民安全解码芯片和数字公民安全码,两项都是全球首创,是“中国芯”的自我突破。在新大陆工程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里,观众可以体验“人工智能+”在多种应用场景下的融合创新,感受福州智造在各个生活场景带来的便利。平时,不少人脸识别需要眨眼、摇头、点头,在新大陆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有了活体检测技术的应用,无论是佩戴口罩还是面具,都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在条码实验室,通过生产线条码识别应用场景,可以实现1秒识别16组条码,而且条码可以附着在任意材质上。
“三十年多来,新大陆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坚持创新、坚守实业。”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表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新大陆从未止步。集团年均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10%。依靠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如今的新大陆是出货量排名全球前列的POS机供应商、全球支付终端累计交付逾1亿台,中国头部的第三方支付运营商,是全国唯一一家、全球仅有四家掌握二维码识读核心技术的企业,连续21次入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新大陆还以服务数字中国战略为己任,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持续输出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创新活力持续绽放,数字经济浪潮涌动。从数字化改革到智慧城市建设,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数字应用第一城”的目标正从愿景变为现实,福州正扬帆起航,驶向数字化发展的星辰大海。
(莫思予 宋亦敏 欧阳进权∣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