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探索,鼎湖这里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发表时间:2025-04-07 22:21:00

鼎湖区凤凰镇山水环绕,风景优美,

九龙湖、藏龙沟、黄金沟

景点远近闻名。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

旅游业一度是该镇主要支柱产业。



然而,从2017年开始,

凤凰镇按照上级要求,

严格执行九坑河饮用水水资源保护政策

和生态林重点保护区政策,

对水库周边不符合法规的农家乐、

宾馆酒店、游娱项目、禽畜养殖场所

进行整治和关停。

当地部分旅游项目和群众

原有的收入模式受到一定影响。



新形势下,

凤凰镇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丰富新兴业态,在变局中开新局,

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经过8年探索实践,凤凰镇念好“生态经”、守住生态红线,借“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契机,致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产业发展、村民增收、乡村振兴搭建了多条发展保障线、振兴线,为水源保护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凤凰经验”。

△凤凰镇风光。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凯勇 摄




发展生态农业夯实产业基础



连日来,

凤凰镇干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

与肇庆市金莱娜农业有限公司

负责人侯伟文一起,

在位于同古村的凤凰镇凤梨种植基地

进行菌菇种植对比实验,

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

讲解菌类种植和管理知识,

增加他们的种植信心。


△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钰滢 摄


2022年,

在凤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侯伟文来到同古村建造凤梨种植基地,

首期面积360亩。

目前已有100亩地实现凤梨稳产,

年产值约360万元。


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钰滢 摄



“基地采取有机种植模式,完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侯伟文介绍,

凤梨基地为附近村民

创造了约20个工作岗位,

人工每天150元。

凤梨种植经济效益初显,

带动了周边约20个种植场购苗种植,

凤梨种苗供不应求。


△肇庆市金莱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侯伟文在鼎湖区凤凰镇凤梨种植基地打理凤梨。该基地已成为当地一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粤华 摄


今年1月,

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

金莱娜公司开展菌菇种植。


△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钰滢 摄




“我们培育的杏鲍菇、平菇、麒麟菇、鹿茸菇等多个优质菌菇品种在2月底集中上市,亩产达2000斤,很快销售一空。”


凤凰镇挂职党委副书记、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

练毅告诉记者,

基地实施“当季作物+菌菇”的

轮耕种植模式,

通过对土地的科学规划和高效利用,

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钰滢 摄




“凤凰镇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


在练毅看来,

依托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团队的技术,

培育壮大菌菇产业,

联农带农,让更多村民致富。

他说



“村民对项目的反响比较好。我们已购置了一整套菌包培育生产设施设备,并和企业谈合作,构建初加工、选育、种植、贮存、销售、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和农产品研学营销体系,将凤梨基地打造成凤凰镇林下经济引领示范基地。今年,同古村将新增猕猴桃、黄金山竹、火箭车厘子种植项目,助力将凤凰镇打造成集名优水果和菌菇采摘、科普研学、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蘑菇小镇。”


△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钰滢 摄




“深山空心村”变身“旅游打卡地”



从凤凰圩镇出发,

一路沿着九龙湖深入,

沿途路树郁郁葱葱,湖光粼粼,

仿如画中游。

这条全长约19公里的

“山水凤凰·彩虹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

终点便在上水田村。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数年前,

这条藏在深山的“百千万工程”

省级典型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较差、

业态薄弱的“空心村”。

2017年,

邹火明回乡担任

上水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村里拥有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客家文化,这是发展文旅产业的底气。”


他和村“两委”干部立足资源禀赋,

一边提升硬件环境

一边学习外地经验,

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项目

为上水田村“造血”。


△鼎湖上水田村。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凯勇 摄


2021年,

上水田村初心蔬果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

种下30亩向日葵。

当年年底,向日葵盛开,

金黄色的花海与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相映成趣,

醉人美景让上水田村

一下子进入人们视野,

打响了文旅发展“第一炮”。



“向日葵园的引流效果非常好,高峰时日均有3000人次进村观赏。”


邹火明和村中干部“趁热打铁”,

围绕农业种植、旅游观光、酒文化

做产业文章。


鼎湖上水田村向日葵花海(资料图)。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随后数年,

上水田村以“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

建立初心农场和留守妇女创业基地;

推动村内家庭式客家米酒小作坊

从无证到有证、从小作坊到品牌式经营,

打造客家酒酿文化一条街;

结合“百千万工程”,继续整治人居环境,

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引流,

带动客流量持续上升。


鼎湖上水田村(资料图)。



“进村的游客多了不少,大家都说没地方吃饭,所以我在2022年开了一家农庄。”


村民邹火全说,

农庄在九坑河水库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外。

每逢周末、节假日,

不少广州、佛山等地的游客

来村里游玩吃饭。


目前,上水田村建有两个果蔬种植基地、3家民宿和多家农庄,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得益于文旅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近12万元。从2018年至今,累计人均增收1.8万元以上。

鼎湖上水田村(资料图)。


邹火明说:



“上水田村已具备稳定的产业基础,‘逸在山水,驿在上水’品牌已经形成,呈现良性发展态势,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整合资源走深度融合新路径



《肇庆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

显示,

凤凰镇辖区内九坑河水库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

二级保护范围达37.97平方公里。


△九龙湖景区。图源 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怎样将生态约束转化为发展优势?

从上述同古村、上水田村的实践来看,

凤凰镇依托“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契机,

重点培育生态农业、

休闲观光等绿色产业体系,

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

农林水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通过系统推进交通主干道沿线和重点部位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凤凰镇成功打造了‘山水凤凰·彩虹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实施‘一区三带’风貌提升行动,在保护区外围发展特色民宿集群和生态研学基地,形成了‘保护核心区、激活过渡带、繁荣外围圈’的梯度发展格局。”


凤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浩栋介绍,

该镇加大人居环境提升力度,

不断提升农村硬件基础设施;

加大山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开展护山净水行动;

加强“农文旅”产品开发,

对凤凰客家大米、九坑碌鹅、客家米酒等

多个特色农副产品统一包装,

进一步推广凤凰“土特产”品牌。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目前,凤凰镇有黄金沟、藏龙沟两个景区,建有3家水厂,以“五棵树”(高接梨、凤梨、沉香、金花茶、猕猴桃)为点,打造云溪花海金花茶基地、凤凰旺来凤梨基地等5个优质农业基地园;以“五棵树、一壶酒、一桌菜”打造“凤凰有礼”乡村特色农产品产业群;举办“百里徒步”“百公里骑行嘉年华”等大型活动,擦亮凤凰户外运动IP招牌,大力提升凤凰镇知名度。

△黄金沟生态景区。黄志欣 摄

△藏龙沟风景区




“凤凰镇将继续加强文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计划在4月中下旬举办第三届骑行活动。”


张浩栋表示,

今年将推出45亩猕猴桃研学基地,

进一步丰富凤梨基地的种植品种,

其打造为多产品融合的农业公园。

此外,结合风貌带提升项目,

进一步挖掘推广客家特色民宿,

让游客来到凤凰

玩得多、吃得好、住得下。


资料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吴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