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健康“心”生活,南通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5-04-20 12:12:00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林桔)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爱卫新篇章,健康‘心’生活”。近年来,南通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进行了一些列富有成效的探索,提高了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心理健康服务的推广与发展。近日,记者深入医疗机构、社会心理指导服务中心、社区心理咨询室等,实地探访基层心理健康服务的情况。

坐着就能测试的健康魔方,科技感十足的VR训练室,寓教于乐的全息投影放松室......走进海安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各种先进心理体验设施令人目不暇接。去年4月,海安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建成运行,面积达2200平方米,设置全息体验区、数字科普区、认知体验室、暖心剧场等10多个场景。

“与医院不同,我们以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主。”该中心副主任崔妍介绍,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是海安市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承担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心理健康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监测、筛查和评估评价等工作,中心联合医疗结构和学校,开展“海心安”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对四年级以上中小学生全覆盖,筛查超5.5万人次。

在二楼的VR体验室,高大上的VR训练系统令人眼前一亮。“我们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多种身临其境的立体放松场景,帮助来访者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崔妍透露,海安市紫石中学、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都曾来此参观,海安市教体局陆续安排各中小学的学生来此参观体验,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悄然释放压力。

据了解,海安市依托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区镇(街道)、村(居)综治中心和医疗服务机构,建成覆盖城乡心理咨询基层网点,市镇村(居)心理咨询室覆盖率基本达100%。全市各中小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实现了每校配备至少1名以上心理教师的标准。

在海安市复兴社区,一栋温馨的心理咨询室成了近万居民的“心灵驿站”。这个仅0.33平方公里的社区,因毗邻省海中,吸引了大量租户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2018年,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惠心社”,为焦虑、压抑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复兴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丁鹏介绍,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可由本人或家长到社区预约心理咨询服务,由十多名骨干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前来开展公益心理服务。去年,一位高三的学生张某在高考一个月前产生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学习。随后家长来到社区寻求帮助,社区为其牵线搭桥惠心社,专业的心理辅导师给张某进行心理问题解惑和负面情绪疏导,最终考入心仪的大学。

心理CT、生物反馈治疗、心理沙盘、脑电治疗.......在如皋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心理健康中心,各类特色诊室为不同年龄段人群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评估与筛查、情绪与压力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危机干预、睡眠障碍调理,及心理健康教育等。

在生物反馈治疗室,市民胡女士带着孩子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头部贴上电极贴片,手指连接仪器,再戴上耳机,观看电子屏幕,感受花朵绽放。该院副院长徐孝荣介绍,这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大脑训练”技术,特别适合改善多动症、焦虑、学习困难等儿童常见问题。治疗时全程像玩电子游戏,没有任何不适。

一老一小,以及部分高危职业,是心理问题的重点关注对象。该院组建了心理科普志愿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点单式“护心惠民”心理健康科普服务。今年,计划派驻医生深入如皋14个镇街,定期开展“心理服务走基层”活动,重点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开展心理疏导。此外,还专门设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绿色通道,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南通市87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村卫生室设立心理辅导室;在全部高校,中小学建立心理辅导室,按标准配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各县(市、区)统筹设立7家少儿心理健康门诊,建设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形成“心理服务走基层”品牌覆盖22000余人次。

据悉,南通市将继续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向民众宣传和普及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完善多渠道监测预警,建立重点人群的信息数据库;加强对社会各类职业人群、青少年、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社会流动人群、社会闲散人员等特殊弱势群体的心理服务;市县两级整合共青团、民政、司法、妇联等部门力量,依托医院、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校对 潘政

热门文章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