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董志雯
上海作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之一,不断优化升级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自 2002年率先出台总部支持政策以来,今年 2月又制定了《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鼓励总部集聚多功能、培育高能级总部,并在国际商务活动、研发创新、新型贸易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4月2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总部面对面”系列集体采访,记者走进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住友制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感受跨国企业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在上海深耕本土、协同创新、服务全球。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聚合物行业巨头科思创便在上海展开布局。2001年11月,科思创在上海的生产基地正式破土动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思创不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规模。2010年,公司增加投资10亿欧元提升产能,并将聚碳酸酯业务的全球总部迁至上海。
“截至2024年底,科思创在中国投资了超过40亿欧元,中国也已成为公司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表示,在这其中,上海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里不仅拥有科思创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公司工程塑料事业部的全球总部,以及亚太创新中心所在地。
如今,科思创在上海的一体化基地总投资额超过38亿欧元,拥有12座先进的工厂,并积极采用绿色能源,绿电使用比例超过30%。
同时,作为公司全球三大创新枢纽之一的亚太创新中心,致力于为电动出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中国的绿色转型。
“公司深切感受到了上海优良的营商环境,并从中受益匪浅。面对全球挑战,科思创对上海的发展韧性充满信心。”雷焕丽认为,“人才是科思创坚定选择上海的关键因素。作为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始终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多元化的人才梯队。上海作为科创高地,汇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研发人才,更提供完善的人才政策支持,这些都在助力我们培养出更多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人才。”
“从发展的参与者到总部经济的引领者,我们的每一步都精准地与上海的脉搏共同跳动,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打造跨国企业扎根中国、茁壮成长的典范。”雷焕丽表示。
同样,中国市场也成为日本住友制药的创新引擎。早在1995年,住友制药的盐酸阿罗洛尔片便在中国上市。此后,住友制药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不断拓展业务版图。2022年,住友制药在上海设立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住友制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近年来,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欢迎进口创新药,在审批提速的同时,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住友制药中国董事长兼总裁纐缬义隆介绍,近期,其母公司与丸红株式会社达成股权转让协议,住友制药中国将作为丸红集团一员,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