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6日讯(记者 张馨心)隆平高科4月25日晚间披露2024年度报告,公司聚焦研发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双轮驱动,通过深化公司治理改革、优化低效无效资产、精益降费等策略,在逆势中实现经营质量稳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6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亿元。
国内业务保持逆势稳健增长主基调
2024年,面对极端气候多发、种子生产和大田表现产量下降等挑战,隆平高科按照中信集团部署,聚焦主业,强化科研,提质增效,在逆境中夯实根基,在变革中锚定方向,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国内业务逆势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归母净利润5.4亿元。

水稻板块,公司在2023年36%高增长基础上继续保持约13%的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0.08亿元,净利润达3.4亿元。公司培育及推广了一批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广适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加强资源统筹和运营协同,采取谋增量、稳存量、降风险等措施,深化全系列产品创新推广战略,进一步实现水稻业务高质量持续增长,市场份额稳居全国龙头,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玉米板块整体实现营收50.21亿元。国内面对粮食价格低迷和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的双重挑战,公司通过实施“强品种、强渠道、补短板、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的营销策略、SAVE营销模式以及高端营销路线,叠加转基因品种先发优势,保持稳健发展,实现营收21.21亿元,净利润超4.3亿元,保持较高的经营韧性。巴西面临玉米种子价格下跌、天气异常等不利因素,隆平巴西积极应对,销量较上年基本持平,营业收入实现29亿元,市场份额稳定在20%左右。

小麦板块加快发展步伐,积极储备品种资源,谋求长远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8%。
专精特新板块方面,产业通过持续品种升级,实现稳健增长,营收约6.9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蔬菜瓜果种子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69%;谷子种子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0%;食葵种子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9%。
推进企业经营向高抗、多抗的提升
隆平高科董事长刘志勇在《致股东信》中表示,抗病、抗虫、抗逆等抗性代表了种子的生命力,越是高抗、多抗,种子的生命力就越强。“抗性”同样是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支撑种业企业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所在。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和国际种业下行压力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国内业务的稳健增长,正是过去几年不断修炼内功,实现从低抗到高抗、单抗到多抗之后的逆势而上;巴西方面,正通过优化管理团队、强化运营管理、调整融资方式、加强资本实力和强化汇率风险管理等举措,补足部分“抗性”的短板,在保持优势“抗性”的同时,不断推进巴西业务向高抗、多抗的提升。
根据董事会议案,针对巴西玉米市场现状,公司多措并举扩大销售,审时度势系统管理好利率、汇率风险,向银团申请中长期贷款人民币40亿元,置换巴西跨境人民币直贷以及本地雷亚尔高利率贷款,降低贷款利率,计划通过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减低汇率波动对财务报表造成的重大影响,并加大与国内业务的协同合作来创造更多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隆平高科还从资产、资本和公司治理多方面提升公司的“抗性”。在中信集团的支持下,公司定增工作高效推进并即将完成发行;“瘦身健体”加快消化出清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预计2025年将如期完成三年任务计划;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机制上,将央企上市公司的规范性与种业公司的市场化活力相互融合,正逐步释放“中信大隆平”的潜力。
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探索者、实践者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
长期以来,隆平高科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刘志勇表示,越是面对复杂的环境,隆平高科越是要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探索者、实践者。一是创新种业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内强经营管理,外引战略投资,加快构建“大隆平”格局,夯实“隆平种”的核心优势;二是强化种业前沿科技创新应用,加快转基因、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落地,推进农业开源鸿蒙系统开发,发挥在生物育种产业化、智慧育种探索和数字农业实践的引领作用,提升“中国芯”的科技含量;三是贯彻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在种业振兴行动中继续担当主力军,在援外合作与先进农业技术传播中,厚植“国家情怀”的企业责任;四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绿色、安全、健康、美味为导向,推进种业产业链价值重塑,打造从育种到种植再到餐桌的“中国质量”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