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根|风物动人韶山冲

发表时间:2025-04-15 09:32:00

风物动人韶山冲

□ 王喜根

韶山冲,因为毛泽东为世人所知。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环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个凹字形的房屋,房屋的墙用土砖砌成,屋顶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茅草,当地人称这种房子为“一担柴”。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正是冲着“一担柴”而来,因为这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诞生地。

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对屋子进行改建和扩建,1918年建成现状,但房屋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屋子便由当地农民居住。1925年2月,毛泽东偕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就居住在这里,并在卧室的阁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培养和发展了毛新梅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右厢房是吃饭的地方,1925年,毛泽东曾在这里召开过多场小型会议。1927年初,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回韶山时曾在这里召开调查会。1929年国民政府没收了这个房屋,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屋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屋,并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是走出韶山冲,登上了中国政治大舞台。

韶山冲,留下了许多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及从事革命活动的遗迹。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宗祠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庆演。第二进为中厅,右廊悬钟,左廊悬鼓,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敦本堂”,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物的收藏处。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农民夜校20余所,这里是最早的一所。中厅为夜校教室,毛泽东和杨开慧曾在这里讲课。1968年有关部门对该祠进行过较大维修,使其保持20年代原貌并对外开放。上世纪80年代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该祠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韶山冲

现在的韶山冲,除了毛泽东故居、毛氏宗祠,还有毛泽东广场、滴水洞、毛泽东纪念馆等可供人瞻仰。铜像广场总面积为102800平方米,毛泽东铜像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面朝东南方,主席身躯伟岸,身着中山装,双手握书卷,目光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铜像高6米,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铜像重3.7吨。滴水洞则是毛泽东别墅,是韶山风景区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楼等建筑组成。如今一号楼已辟为展室,内有毛泽东当年使用过的办公室、卧室、会客厅、会议室等。办公室内有一张大办公桌,桌上有笔架、砚台。卧室素雅而洁静,床极宽极长,还有两张书桌。会议室比办公室大,与餐厅相连,毛泽东曾在此开会。娱乐室正中放乒乓球台,墙上有很多照片,有毛泽东手握球拍的照片。此外,别墅有防空洞,此洞伸延进虎歇坪山岩中,长100米左右,具有防震、防毒、防核爆等功能。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反映毛泽东生平和光辉业绩的革命纪念馆,集珍藏、研究、陈列、宣传于一体,馆藏毛泽东遗物与毛泽东有关的文物、资料35000余件,已出版发行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文章、著作2000余万字,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整座建筑物创造性地把湖南乡间农舍格调同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白色的粉墙,疏朗的内园,明快的长廊,小桥假山,花园亭台,给人一种走进艺术殿堂的感觉。厅前,一尊高2.67米、重达3吨多的毛泽东塑像立于红帐之前,毛泽东身着风衣,左手捏军帽,右手前挥。沿着鲜花走廊,走进序厅,依次陈列着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图片,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遗物馆于2006年8月12日破土动工,同年12月20日竣工,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层层叠落,呈分散式院落组合布局,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江南园林特色。建筑结构采用钢屋架屋面,白墙灰檐,与韶山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得益彰。序厅是遗物馆陈列展示的一大亮点,先后16易其稿,最终确定“毛泽东龙钮大印放大”设计理念。大印展台的背景设计为中南海新华门照壁上的毛泽东手迹“为人民服务”,设计立意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始终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是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遗物馆辟有基本陈列“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共展示毛泽东遗物1008件,专题陈列“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展”“毛泽东珍藏唱片磁带展”“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艺术品展”等。北院的过厅里,静静停着一辆灰色吉姆车——毛泽东1959年6月回韶山的座车。毛泽东遗物馆的建成,进一步展示了伟人的人格风范,更好地发挥了毛泽东遗物和相关文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使韶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教水平得到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