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表时间:2025-04-28 10:09:00

刘天舒 杜承铭

今年5月1日起,《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将正式实施。作为开放大省和知识产权强国先行示范省,广东高度重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落实制度创新、强化政企联动、深化湾区合作等多重举措,将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信心,提升外向型企业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格局。

推动制度创新向治理效能转化

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是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引擎,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深化国内制度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自2022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出台以来,广东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率先探索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新进路,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确权、维权、纠纷处理机制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公平使用,首创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服务体系,发布全国首个《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规范》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创新海外专利快速预审机制,加快构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广东路径”。

未来,应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地。一是建立司法审判与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协同运行的多元纠纷治理体系。在司法诉讼方面,推广“速普精”分道审理模式,推动涉外案件繁简分流;在替代性争议解决方面,完善行业组织、行政、司法联动调解新模式,实现跨境知识产权纠纷的源头预防与非诉化解,并推动调解协议跨境互认。二是以数字化赋能知识产权执法与司法保护高效衔接。构建覆盖市场监管、海关、公安、检察机关、法院等部门数据的省级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行政处罚、刑事立案、司法裁判等全流程数据实时互通。三是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形成“预警在前—援助及时—保险托底”的立体防护网,建立海外侵权风险智能预警系统,对重点产业实行动态监测与证据预固定;加快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与应急响应,依托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及时提供援助;创新开发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产品,不断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完善政府、行业与企业联动保护体系

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需各方主体形成合力,构建统筹协调、各司其职、衔接顺畅的联动保护体系,通过政府、行业与企业紧密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风险共治,提升企业跨境知识产权维权能力,有效破解“出海”难题。2024年12月,广东八部门联合出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的措施,持续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完善海外分中心工作机制,形成政府指导、机构支持、企业参与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模式。

当前,广东已建成6个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提供从风险预警、法律咨询、案件指导到资源协调的全链条服务,并联合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公益律师等组建专家库,建设典型案例库,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维权策略。今后可继续强化政府、行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效应,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布局转型,增强企业应对国际规则博弈的“软实力”。政府层面加强政策赋能,制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健全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强化涉外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信息标准化采集与指导,建立企业申请快速响应通道,实现风险分级处置与主动干预;行业层面深化自律自治,组建细分领域技术标准委员会,搭建风险情报共享平台,开展外向型企业“合规体检”专项行动,推动海内外优质服务资源对接;企业层面夯实自身能力,优化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设立维权互助基金,抓住机遇实施知识产权护航出海培育工程,重点提升国际诉讼应对及海外参展合规能力。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保护机制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是广东省立足区位优势、服务国家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强与香港、澳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合作,在《粤澳知识产权合作协议(2023—2025年)》《粤港知识产权合作计划(2024—2025年)》等框架下,推出合作交流平台和品牌,强化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建立司法典型案例发布机制,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展。

面向新阶段发展需求,需进一步强化大湾区协同保护效能,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框架搭建”向“纵深实施”跨越升级。首先,以国际规则为标尺,促进三地制度衔接。对标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三地商标、专利审查等标准互认,加强跨境执法协作程序衔接,逐步消除制度壁垒。通过制度衔接与规则输出的双向互动,实现保护效率与国际话语权同步提升,为国际规则构建贡献“大湾区方案”。其次,筑牢涉外商业秘密保护防火墙,持续推进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借鉴广州“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服务工作站+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的多层保护架构体系,保障产业链安全,巩固国际竞争优势。最后,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点合作平台为战略支点,通过四大平台差异化定位与实践创新,破解知识产权跨境转化难、交易堵、维权慢等关键问题,加速推进跨境知识产权治理模式创新。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2022年度特别委托项目(GD22TWCXGC11)的研究成果